產(chǎn)品列表 / products
2025版《中國藥典》四部通則4201 121℃玻璃顆粒耐水性測定法,是評價藥用玻璃包材抗侵蝕能力的金標準。該法通過模擬高溫高壓**環(huán)境,量化玻璃析出堿性物質(zhì)的程度,直接關聯(lián)藥品的穩(wěn)定性和安全性。
核心原理:
將粒徑300-425μm的玻璃顆粒在121℃±1℃下用超純水浸提30分鐘,滴定浸提液消耗的鹽酸量(0.02mol/L)。每克玻璃消耗鹽酸體積(mL)越小,表明耐水性越優(yōu)。
制樣嚴苛要求:
破碎篩分:鋼錘單次擊打破碎→600-1000μm粗篩→425μm/300μm精密分級
深度凈化:磁鐵除鐵屑→6次丙酮/乙醇洗滌→140℃烘烤20分鐘(防有機殘留干擾)
時效控制:制樣后24小時內(nèi)必須完成測試(防環(huán)境侵蝕)
測試環(huán)境精密控制:
超純水體系:電導率≤1μS/cm,煮沸除CO?,甲基紅驗證中性(pH5.4-5.6)
溫度精準性:
20-22分鐘內(nèi)勻速升溫至121℃±1℃
30分鐘±1秒恒溫控制
40-44分鐘緩降至100℃(防真空炸裂)
滴定時效:取出后1小時內(nèi)完成甲基紅終點滴定(避免CO?再溶解)
質(zhì)量控制雙保險:
空白對照:同批次水樣滴定校正環(huán)境誤差
平行樣驗證:3份樣品極差超限需重試(如消耗量2.1mL時極差≤0.4mL)
此法將玻璃耐水性分為HC1-HC5共5級(HC1最佳),為注射劑包材選擇提供關鍵依據(jù)。
文章相關問答:
問:為何限定玻璃顆粒粒徑在300-425μm?
答:該尺寸區(qū)間具有最大比表面積,能敏感反映玻璃析出量,粒徑過小易粉化,過大則反應不充分。
問:烘烤后為何需24小時內(nèi)完成測試?
答:玻璃表面在空氣中會吸附CO?形成碳酸鹽,導致滴定結(jié)果偏高,時效控制確保數(shù)據(jù)真實性。
問:甲基紅終點為何要求顏色與空白一致?
答:空白液含4滴甲基紅呈橙紅色(pH5.5),滴定至相同顏色意味著浸提液pH=5.5,消除視覺判讀主觀誤差。